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信息

【上课通知】2020年11月28日-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媒体研究》开课!

【上课通知】

上课时间:2020年11月28日-29日

授课方式:线上课程

讲授课程:《新媒体研究》

授课老师:黄楚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参考教材:(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版 唐绪军等著

师资简介

一、教育背景

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媒体、品牌传播、媒体经营管理。曾在香港骏豪集团任副总经理兼传讯部总监,IT公司任企划部总监。

二、工作经历 Work Experience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新媒体蓝皮书)副主编。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媒体、品牌传播、媒体经营管理。曾在香港骏豪集团任副总经理兼传讯部总监,IT公司任企划部总监。

三、教学研究 Taught Courses & Research Field

已出版的著作有《新媒体:融合与发展》(独著)、《新媒体:微传播与融媒发展》(独著)、《嬗变与重构:中国IPTV发展现状与走势》(独著)、《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合著)、《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状况(2014-2015)》(合著);《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主编)、《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创新》(主编)、《新媒介素养》(主编)。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当代传播》《新闻记者》《新闻与写作》《新闻战线》《青年记者》《传媒》《中国报业》《中国记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其中5篇被《新华文摘》转载。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移动传播的现状、前景及其影响和对策研究》(立项号16BXW091)及中央网信办等部委多项科研项目。

学院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8月,原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1997年9月更改为现名。首任党委书记戴邦,所长安岗(石西民任名誉所长)。现任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方勇,所长唐绪军。

一、机构设置

(一)设有6个专业研究室: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室、应用新闻学研究室、传播学研究室、舆论学研究室、网络学研究室、数字媒体研究室,1个编辑室和1个综合办公室。

(二)设有1个新闻学与传播学系、1个博士后流动站。

(三)我所拥有1个院级非实体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5个所级非实体研究中心: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传媒调查中心、广播影视研究中心。我所组建了2个实验室: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全球影视与文化软实力实验室。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的舆情研究部。此外,我所还负责管理全国性的二级社团组织——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

二、人员情况

经历几代人的努力,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已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学、传播学研究队伍。院核定编制数50,现有在编在岗人员46人。专业技术岗位人员38人,其中,正高9人,副高12人。管理岗位人员7人,处级以上干部5人。

三、开展主要业务内容

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承担着我国新闻学、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和现实对策性研究的重任,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成为我国新闻学、传播学以及网络新媒体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党和政府在该领域首选的“智囊团”和“思想库”。开展主要业务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传播学研究、互联网新媒体研究,以及相关培训及学术交流与咨询。

(二)拥有3种定期出版物:学术月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大型年刊《中国新闻年鉴》和年度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三)实施创新工程情况: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013年开始实施创新工程,推出3个创新项目;2014年至2015年延续拓展创新工程,设立7个创新项目。总题目:变革中的新闻与传播—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其中,项目一:转型期新闻传播发展趋势研究;项目二:中国特色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三: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的理论研究与成果应用;项目四:国内外新闻与传播前沿问题跟踪研究;项目五:我国新媒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六: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基础建设;项目七: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一流核心期刊建设。

开课城市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郑州等教学中心。
免费获取招生资料
学校资讯更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在线报名